


01:05
YouTube
代謝症候群
大家好,我是心臟科醫師鄭凱鴻。 您聽過「代謝症候群」嗎?這是一組警訊的組合,包括:腹部肥胖、高血壓、高血糖、以及血脂異常。別以為只是「有點胖」、「血壓高一點」,一旦符合其中三項或更多,就等於是埋下了一顆不定時炸彈。 代謝症候群對身體的危害是全身性的。會加速血管老化和發炎,就像水管生鏽一樣,導致動脈硬化。這讓您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 2-6 倍。更重要,它會讓您發生心血管疾病,產生心肌梗塞、中風的機率大幅提升!這些都是嚴重威脅生命的疾病。 想要解除警報,其實並不難。從今天起,請您「關注吃、開始動」。您有需要進一步諮詢和治療,歡迎來七賢脊椎外科醫院或光復診所,鄭凱鴻醫師竭誠為您服務。

#低密度膽固醇到底要降多低? #心血管風險演算法準嗎?
你可以將心血管風險演算法的差異想像成針對不同地區設計的氣象預報系統。一個專門為熱帶地區開發的系統(例如FRS或ACC/AHA),如果直接應用於寒帶地區(不同的族群或國家),它可能會因為沒有考慮到當地特有的因素(如QRISK2納入的社會剝奪、慢性腎臟病等),而過度預測(高估)風暴發生的可能性。而血脂管理目標的爭議,就像從「必須把溫度設定在某個固定數值」的舊規定(傳統 LDL 目標),轉變為「針對特定居住者,我們必須使用適當強度空調,以相對地降低溫度」的新規定(2013 ACC/AHA 強度治療)。FOURIER 研究則進一步證明,對於已經遭受過風暴(缺血性中風)的建築物,將溫度降得比標準要求更低(LDL < 40 mg/dL)不僅更安全,且能更有效地預防下一次重大事件。

#飽和脂肪酸都是壞的嗎? #有一種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保護更勝魚油
當大家都在沈浸在魚油的神奇魔力時,我在上一個FB用影片簡單探討一下。但您知道惡名昭彰的飽和脂肪酸,也有好的嗎? 甚至效果更勝魚油(Omega-3)這類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喔! 摘錄自華盛頓大學心臟病學系 心臟病學研究員 Jason Lee 博士的「長鏈與超長鏈飽和脂肪酸與心血管結果的關係」的演講,他主要探討了不同長度飽和脂肪酸,特別是長鏈飽和脂肪酸和超長鏈飽和脂肪酸,與各種心血管疾病(例如冠狀動脈疾病、心房顫動、心衰竭和心臟驟停)發病率和預後的關係。該演講概述了脂肪酸的歷史、分類和機制,並透過回顧多項觀察性研究和隨機對照試驗,指出超長鏈飽和脂肪酸可能具有保護心血管的作用,這挑戰了普遍認為所有飽和脂肪酸皆有害的觀念,同時也討論了多不飽和脂肪酸(如 Omega-3)的益處,並強調了食物攝取與藥物補充在效果上的差異。

00:56
YouTube
CHIP in Aspirin
大家好,今天我想用一分鐘時間,用台語簡單介紹什麼是CHIP,以及一篇最新研究的意義。 首先,CHIP全名是「潛能未定的克隆性造血」,這是一種在年長者身上常見的血液細胞突變現象。它就像血液系統裡的「小故障」,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如心臟病或中風。許多人到70歲以上,約有20%會有這種情況,但通常沒有症狀。 最近一篇發表在《JAMA Cardiology》的研究,來自ASPREE試驗的子研究,調查了近萬名70歲以上健康老人。他們發現,在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一種預防心臟病的藥)的人群中,CHIP並沒有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風險,但卻提高了出血的機率,比如胃出血或腦出血。這挑戰了以往的認知,顯示阿斯匹靈在預防心臟病上,對有CHIP的老人可能沒那麼有效,反而出血風險更高。 這研究很重要,因為它提醒大家,阿斯匹靈不是萬靈丹,尤其對年長者來說,使用前要權衡利弊。未來需要更多研究,幫助醫生更好地指導用藥,保護大家的健康。謝謝!